你在这里

有限的知识

admin 星期三, 01/23/2013 - 14:30 发布
有限的知识

 

有时候在想,
实验影像是什么?
影像创作必须是看起来像是很抽象的东西吗?
 
应该去敦煌看看,
去看一下那里伟大的壁画与雕塑,
去看一下那里人的生活,
闻一闻那里空气的味道。
 
只是我们,
忘记了自己的生活,
犹如无水之源,
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坚持,
 
有限的知识或行走中的影像,
更是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去看,
去体验,
远比漫无目的的拍摄来的重要。
 
有限的知识•I  行前定格
“有限的知识”是一系列行走中的讨论,出发前我们进行了三场,从“初印象”中各自对敦煌概览式的介绍,到“影像之流”中,通过搜集海量的文献图片、摄影作品、电影、纪录片,游览在影像中闪烁的敦煌,正是它们,逗留于日常生活,集结成了关于敦煌的想象与常识——一个真实的倒影,我们如何展开重新想象,使这个交错的节点重回松散与混沌?
至于“行前定格”,我们每人试图发掘心动之处,以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为即将展开的旅程定格。
“有限的知识”有如我们的旅行箱,载着每个人的未知秘密。
 
有限的知识·II  即兴影像
“即兴影像”是我们在鸣沙山、月牙泉一带骑行、滑沙中完成的自由创作拍摄,从午后到日暮。
如同即兴吟诗作乐,能否直接地去把握、面对真实的现实?
我们不得不逼视当下时间的切肤体验和它不可追及的流逝。
 
有限的知识·III  无水之源
“无水之源“中的影像创作意味着有限的环境、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能量。
在前往榆林石窟的路上,我们发现了这处山地,靠近塔石乡,我们叫它榆林山口。
这里曾经是一座采石场,山体被碎石覆盖,棱角锐利而新鲜,没有植被固定土壤,
这些深深的沟壑,大概是水流留下的。
在两山之间行走,前方是无尽的灰白的纵深,脚下出现了河床的纹理,白色的荆棘干枯却挺立,像一具具完整的动物骸骨。风循着山谷由远及近,有时分不清是风声还是海声。
如何从干涸的河床里召回湿润的气息?
 
3 月16 日
我们进行了一天的拍摄,然后继续“有限的知识“夜间讨论。同学们播放自己的素材,讲述创作思路和作品结构,相互提问,讨论。这部分集体工作对第二天的拍摄走向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这里的个体如何遭遇、出走、固守?
 
3 月17 日
再次回到榆林山口,完成拍摄。
后期剪辑、配音、字幕工作在杭州完成。
 
有限的知识·IV  杭州回望
据说阳关附近的低洼地里埋着一座完整的绿洲小城,当年石窟营造盛况不复,加上交替的洪涝与沙暴,喧闹繁忙和因缘际会都沉入地下。08年的一夜强降雨后,冒出了绒绒绿草,荒漠变草原。
离开干燥的敦煌,杭州的春雨也停了。这儿的远游才刚刚开始。
 
有限的知识·VI  最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