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Z

周耀辉

admin 星期一, 11/11/2019 - 23:38 发布

周耀辉是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与创意写作系副教授。他的出版涵盖性别政治和创意实践,包括《动荡时期的关照》(Caring in the Time of Precarity)和与他人合著的《声音多样性》(Sonic Multiplicities)。他也是一位获奖的作家,专攻歌词与散文。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者来

admin 星期五, 08/23/2019 - 11:09 发布

来自河西走廊的人声艺术家。

她用纯粹的声带震动与自然对话即兴发声,具有天然的气息与灵力,音色轻柔辽远,曼妙旖旎,似某种独特的语言,又超越了语言的承载和表达。
她游走在传统与当代,民族与世界之间,在传统民族色彩之外,不断探寻着声音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无限可能。
她始终秉持着身心合一的声觉度量衡。

近年来专注土地与歌,参予的艺术项目有: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张经纬

admin 星期四, 06/08/2017 - 19:02 发布

张经纬,生于1982年,人类学家、专栏作者、译者、上海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人类学、民族史、艺术史,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新趋势。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等多部作品。文字散见于《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等平面及网络媒体。
“我当前正在研究东亚人群的迁移和物质流动,这一研究的结论已经基本获得。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转入新的领域,探索资本、剥削,以及平等主义这些古老的话题。重新检验与之相关的各种命题,在今天能否继续成立。”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卓嘉健

admin 星期四, 06/08/2017 - 19:00 发布

卓嘉健是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他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社會及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長期關註印度及中國兩地的互動,他主要研究方向為:香港的印度錫克人、印度駐華貿易商人和紡織品全球貿易的政治經濟學。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周秦

admin 星期五, 11/18/2016 - 23:09 发布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9年获文化部授予「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称号。著有《寸心书屋曲谱》、《苏州昆曲》、《昆戏集存》、《紫钗记评注》等。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章益

admin 星期三, 11/16/2016 - 17:16 发布

章益,琵琶演奏家、古筝演奏家、歌曲作者、中国传统器乐编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并获琵琶表演艺术文学学士学位,古筝表演艺术专科毕业证书。2008年受英国环球唱片公司邀请,参加BBC WORLD MUSIC AWARD的颁奖全球直播音乐会,以及2008至2012年全球巡演;在环球唱片期间,还参与编配萨顶顶《天地合》、莫文蔚爵士专辑等的琵琶和古筝演奏曲谱。2011-2015年期间,章益成为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雷鬼乐队龙神道特邀古筝演奏家,并随乐队世界巡演至新西兰、韩国和加拿大。他曾获大阪第九届“长城杯”国际音乐大赛金奖等国内及国际奖项,创作过作品《微风精灵》(琵琶与打击乐作品,2003于独奏会)、《弄堂》(与Marc Mean合作,2015于Soundcloud发表)。章益的音乐创作中也融合了跨界、爵士、印度传统音乐、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迷幻电子、Ragga等风格,代表作有《Green Tara》(Youtube发表)、歌曲《境界》和道教音乐作品《太乙下凡》(台湾发表)。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赵冬梅

admin 星期三, 10/29/2014 - 22:22 发布

赵冬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方向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历史理论方向博士。研究领域:西方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专注于西方建筑史学文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与林峰等合著《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鍾適芳

admin 星期四, 07/17/2014 - 19:07 发布

音樂製作人、策展人。於1993年成立以草根音樂為軸的音樂廠牌—大大樹音樂圖像。2001年,以遷徙流離為題,開創「流浪之歌音樂節」,透過年度音樂節慶形式,創造對話平台,提供各種文化議題與聲響實驗的可能。他目前也任教於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政大藝文中心主任。2011年第一次的印度行,旅行的終站在加爾各答的塔壩(Tangra),一個近百年歷史的華人社區,卻意外開啓了他另一段紀錄片的拍攝旅程。《邊界移動兩百年》是他在客家電視台支持下,完成的第一部紀錄片。影片以八個章節探見印度華人兩百年間的「來」與「去」、邊緣而碎片的歷史記憶,以及華人與印度主流社會間的隔閡。影片入圍2014年台北電影獎。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赵汀阳

admin 星期四, 02/28/2013 - 14:58 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着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坏世界研究》等。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赵静蓉

admin 星期四, 02/28/2013 - 14:45 发布

1976年生。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为“论现代性视域下的怀旧”。现就职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研究兴趣为怀旧、文化记忆、身份认同、现代性与视觉文化等。2009-2010年曾到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系访学。著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商务印书馆,2009)、《抵达生命的底色——老照片现象研究》(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合著有《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朱生坚

admin 星期四, 02/28/2013 - 11:45 发布

1973年生于浙江,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和文化研究,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参与、组织多项当代文化研究课题和热点问题讨论。有学术译著两部,论文若干。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张汝伦

admin 星期四, 01/31/2013 - 12:48 发布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曾任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德国特利尔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海德格尔哲学,哲学释义学、实用主义、中西思想史、政治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比较哲学。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思想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德国哲学十论》、《二十世纪德国哲学》、《中西哲学十五章》等。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鄭慧華

admin 星期二, 01/22/2013 - 21:42 发布

鄭慧華是獨立策展人與藝術評論者,生於1970年。 1996年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史系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至1999年於台灣輔仁大學擔任西洋美術史兼任講師。曾旅居加拿大溫哥華,期間任《今藝術》特約作者,現為該雜誌特約主筆。近年藝術評論文章散見於:《今藝術》、《現代美術》 、《YiShu: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和《當代藝術與投資》等中英文期刊。

鄭慧華2003年開始策劃展覽,包括:「重見/建社會」專題策劃展,台北,2011─2013;「憂鬱的進步」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2012 ; 「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威尼斯,2011;「親歷幻見」國際聯展,台北,2010;「疆界」,台北,2006;看不見的城市,溫哥華,2003;協同策劃「在乎現實嗎?」台北國際雙年展,台北,2004 。

2009年,她進行為期一年的「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 」計劃,成立相關網站並出版《藝術與社會─當代藝術家專文與訪談 》專書。2010年,她與台灣音樂文化評論者羅悅全於台北共同成立「立方計劃空間」,旨在深耕在地文化、研究台灣聲音文化、建立與藝術創作者的長期合作關係和推動台灣當代藝術與國際之對話和連結。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郑波

admin 星期二, 01/22/2013 - 21:39 发布

鄭波1974年出生於北京,曾在美國、歐洲、香港居住。他的作品曾在國內外多家美術館展出。他擁有美國羅傑斯特大學視覺文化研究博士學位,

在近期的創作中,鄭波嘗試讓自己的作品不僅僅成為觀看的對象,更成為一個參與、相遇、對話的平台。當網絡和無線通信讓信息傳遞變得越來越容易的時候,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分享變得越來越珍貴。鄭波自2005年開始創作「賈里布群島」,邀請不同人群參與幻想一個時光倒流的異域,進而反思我們所處的社會現實,重新審視「進步」、「身份」、「婚姻」等社會想像。 「賈里布群島」第二部分〈出生〉曾在廣州、北京、台中、斯德哥爾摩等地展出,近千名觀眾填寫了「賈里布群島賈里布群島出生登記表」。作品的第三部分〈婚姻〉通過網絡徵集了多個“賈里布群島生命伴侶與家庭法”提案,在奧克蘭三年展上展出,經由觀眾投票選出最終法案。

鄭波的工作可以被看作是具有創意的「深描」。他往往關注當地的弱勢群體,細心收集他們的故事,但他並不滿足於通過直接的記錄幫助他們發聲,而是通過製造幻想和表演的契機去輕輕的揭示和触動權力結構。

鄭波現在中國杭州生活與工作,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Subscribe to RSS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