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查特吉,帕沙

admin 星期二, 01/22/2013 - 15:35 发布
帕沙·查特吉

帕沙·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1947年生于加尔各答,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院长学院政治学系,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供职于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并于1997年至2007年间担任该中心主任。他曾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担任访问教职,目前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

帕沙·查特吉已有若干关于印度历史、社会和政治的著作出版,其中包括《民族主义思想和殖民世界》(1986)、《民族国家及其碎片》(1993)、《一种可能的印度》(1999)、《雍容的欺诈者》(2002)、《被治理者的政治》(2004)。帕沙·查特吉也用孟加拉语写作,并出版过两本用孟加拉语写成的评论文集《历史遗产》(2000)和《对象与系统》(2006)。

帕沙·查特吉也是一位著名剧作家。他用孟加拉语创作了六部戏剧作品并最后公演,其中包括《Ramnidhi》(1985)和《Ajker Hajabarala》(1995)。

他目前住在加尔各答,但每年有一部分时间在纽约任教。

迪佩什·查卡拉巴提(Dipesh Chakrabarty)

迪佩什·查卡拉巴提拥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印度管理学院管理学研究生文凭(相当于MBA),以及加尔各答大学总统学院理学学士(荣誉)学位。

他现在在芝加哥大学历史及南亚语言文明专业任教,被当选为罗伦斯·A·金普顿杰出贡献教授,他也是芝加哥当代理论中心的研究员,英语系的助理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研究院荣誉教授教职。

2004年,查卡拉巴提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会员,又于2006年当选澳大利亚人文学院荣誉会员。2007年,他在国际研究联合会大会上被颁发“杰出学者奖”。伦敦大学也准备于2010年9月为他颁发文学硕士(荣誉)学位。

查卡拉巴提是贱民研究的开山祖师之一,也是《评论探索》(Critical Inquiry)杂志的两位编辑之一,以及《后殖民研究》杂志的第一位编辑。他是《公共文化》杂志的编辑,《历史罗盘》杂志的董事会成员,也担任《美国历史评论》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他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谢尔顿·保洛克(Sheldon Pollock)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的三桔·萨布拉曼洋(Sanjay Subrahmanyam)是《跨学科南亚研究》(由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三家联合出版)系列的编辑。查卡拉巴提也是柏林洪堡论坛专家委员会成员。

查卡拉巴提是柏林科学研究所的成员(2008-09),维也纳人类研究所学者,华盛顿大学卡茨教授(2009);曼切斯特大学霍兹华兹访问教授(2010),Iowa大学杰出访问教授(2002);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2007);立陶宛维尔纽斯欧盟人文大学访问教授(2006);纽约普拉特研究院常驻学者(2005);悉尼大学访问研究学者(2005 & 2009);尼赫鲁大学历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5);纽约州立大学人文中心(2004);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3);普林斯顿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2002);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历史系访问副教授。此外还参与了在澳大利亚、印度以及美国其他地方的研究项目。

查卡拉巴提正在撰写两本书,将于近期完成并且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分别是:《不合时宜的历史学家:欧洲以及印度历史研究的开始》《历史的气候:论文集(4篇)》。他的一些德语文章目前正由柏林的校园出版社出版,还有一些孟加拉语的文章由Ananda出版社出版。他的其他论著包括:《工人阶级历史之思考:孟加拉 1890 - 1940》(普林斯顿出版社:1989, 2000);《欧洲的省份化:后殖民思想以及历史差异》(普林斯顿, 2000,第二版, 2007);《现代性的居所:贱民研究文集》(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0)。他也是《贱民研究》第9卷(德里: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的编辑(与Shahid Amin一道);《世界主义》(杜克大学出版社,2000)的编辑(其他几位编辑是Carol Breckenridge, Homi Bhabha 和 Sheldon Pollock);《从殖民到后殖民:转型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德里: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其他两位编辑是Rochona Majumdar 和 Andrew Sartori);《历史的公共生活》(《公共文化》专刊,2008,其他作者包括Bain Attwood 和 Claudio Lomnitz)。《欧洲的省份化》已经被翻译为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而且土耳其语、波兰语以及朝鲜语的版本正在翻译。《现代性的居所》正在被翻译为阿拉伯语。另有两篇文章于2009年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出版:《全球化之下的人文主义》(El humanismo en la era de la globalizacion)以及《非殖民化和文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