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史,特别是亚洲的绘画传统,吸引着尼丽玛·谢克(Nilima Sheikh)找到能够承载她兴趣的材料,肌理和形式,鼓励她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来扩充前现代艺术史中的词汇。无论是在1970和80年代时期,绘画她的家和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还是在讨论“嫁妆死”(译注:指在印度,新娘出嫁时,因为女方嫁妆不足或男方图财害命而发生命案)这一议题时,用串行开本的形式讲述一个年轻印度女子如何死于她丈夫家庭的贪婪,尼丽玛一直在寻觅一种不一样的讲述方式。而后她进一步通过对文本和表演形式的平行使用,来支持她的创作。她为儿童创作插图集和书籍,为戏剧做布景,并让这些经历渗入到她的作品中:有时是在纸上小幅的细密画作品,有时则是舞台幕布大小、正反两面的油画。她一直在通过民间传说、口头诗歌、当代历史的注脚以及现实生活的经验来探寻女性命运的多变因素。
过去十年,尼丽玛将自己与克什米尔的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她以克什米尔为主题的作品中,历史文本与中世纪诗歌相触碰,来自/关于克什米尔的民间传说与当代文学相碰撞;其视觉参照物则来自南亚、喜马拉雅、波斯、土耳其,甚至前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从这种探索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系列的纸上作品,一套九幅自由悬挂起来的卷轴油画,整体命名为“每晚都让克什米尔出现在你梦中”。
尼丽玛·谢克1945年生于新德里,1965至1971年间在巴罗达学习,并于1969年开始展出作品。她参加的众多联展包括“现代印度”,巴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西班牙(2008);“请按喇叭——印度当代艺术中的叙述”,伯尔尼艺术博物馆,瑞士(2007);“骑虎难下”,布兰代斯大学,沃尔瑟姆,美国波士顿(2007);“欲望边缘”巡展,由纽约亚洲协会赞助,西澳美术馆,澳大利亚珀斯(2004至2007);“新印度艺术:家-街道-神社-集市-博物馆”,曼彻斯特美术馆,英国(2002);第二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昆士兰美术馆,澳大利亚(1996);“剥夺,Africus,” 第一届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南非(1995)等。